首屆「亞洲綠色城市」評比揭曉,新加坡以極佳的「環保政策執行力」在廿二個城市中排名第一。
台北市雖列入「前段班」,卻被偏高的用水量和自來水漏水率拖累。
經濟學人智庫的經濟學者詹.費德烈克認為,自來水管漏水雖看不見,卻造成水、電資源浪費,也潛藏公共衛生風險。另外,台北市人均用水量偏高,「這些是台北市面臨最大的挑戰!」
這項評比由德國西門子公司與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合作,針對亞洲廿二個城市的八大環境面向,採用廿九項指標展開評鑑,昨在新加坡公布結果。
評比結果挑出表現最好的榜首,其餘分為前、中、後段班。台北市與香港、首爾、大阪、東京、橫濱並列前段班;上海、南京、北京、武漢、廣州和曼谷、德里、雅加達、吉隆坡被歸在中段班;馬尼拉等東南亞城市落居後段班。
詹.費德烈克表示,在能源與土地使用效率、減碳、交通運輸等廿九項指標中,第一名的新加坡和前段班城市相較,多項在伯仲之間,但她勇於訂定環境政策和目標,並貫徹執行,展現綠化、節水、減碳等方面的績效,「政策企圖心和執行力是勝出的關鍵」。
「台北市在八個環境面向中,七項超出平均水準。」詹.費德烈克稱讚台北市打造永續城市的用心。
西門子公司執行董事暨首席永續長芭芭拉.庫克斯也點出北市多項出色表現,例如能源使用效率排名第二,每一美元的國民生產毛額只消耗一百五十萬焦耳;人均綠地達五十平方公尺,高於首爾與東京;大眾運輸網路排第三,高於香港與東京,低人均垃圾量的成績也是亞軍。
不過,在減少自來水管漏水率方面,漏水率高達百分之廿二的台北市,不但遠遠落後東京(百分之三點一)、新加坡(百分之四點六),面對武漢、南京等漏水率不到百分之十五的大陸城市也得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