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口蹄疫疫情的長期化,人們開始擔心爆發“第二次環境災難”。從客觀數位可以看出,這種憂慮不再是杞人憂天。
據統計,此次爆發口蹄疫疫情後宰殺的家畜包括牛、豬、鹿和山羊等,合計312.7463萬頭(截至6日),家畜掩埋地達4054處(截至5日)。政府一直沒有公佈掩埋地數量,此次是第一次公開掩埋地超過4000處的事實。
和過去的事例進行比較後就可以瞭解事態有多麼嚴重。2000年至去年5月先後爆發四次口蹄疫疫情,宰殺的家畜共達22萬頭左右,掩埋地為620多處。也就是說,此次口蹄疫疫情引發的後遺症達過去四次疫情總和的6(掩埋地)到14倍(宰殺數量)。
另外,去年12月31日發生的禽流感(AI)疫情也很嚴重。據統計,至今為止被宰殺的雞、鴨超過500萬隻,全國共有197處掩埋地。
政府一位有關負責人表示:“和口蹄疫病毒不同,禽流感病毒可傳染給人類,屬於人畜共患病,實際上更加危險,但現在卻被口蹄疫疫情所掩蓋。遍佈全國各地的口蹄疫、禽流感家畜掩埋地將會出現多種形式的環境污染後遺症。”
政府預測的二次環境污染類型大體分為四種。其中,上月對廣尚北道家畜掩埋地實施的塌陷危險性調查顯示,錯誤選擇掩埋地導致的塌陷、土壤流失將引發環境污染,這個問題很嚴重,但從長期來看,家畜掩埋地區的瀝出物外流問題會對環境產生更加惡劣的影響。
一位政府人員表示:“尤其是活埋家畜的部分掩埋地,大坑底部鋪設的塑膠布會被家畜的趾甲等硬物劃破,瀝出物不免會外流。掩埋地塌陷還可以通過修補等方式解決,但對於瀝出物外流問題,可以說是束手無策。”
另外也很難確認地下水是否被污染,一旦被污染,只能禁止飲用地下水並向該地區供應自來水,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能防止污染擴散的有效對策。
過去發生疫情時也出現過這種情況。環境部2009年對15個禽流感家畜掩埋地進行的環境監測結果顯示,8個掩埋地出現瀝出物外流現象,擴散到掩埋地以外的土地,掩埋地附近居民用作飲用水的地下水中,82%(45處中的37處)超過了飲用水的水質標準。
對此,政府緊急採取措施,向家畜掩埋地半徑3公里以內的村子提供自來水。但尚未找到有效對策,從根本上解決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