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清潔服務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 - 首頁
首頁加入最愛
 2025年09月12日
您是第733192 位訪客
最新消息
  服務專線:(02) 2745 5070 倪小姐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清潔證照培訓 ~活動花絮~  

 ~   NEW爆~清潔證照訓練-今年度僅限梯次-報名從速 ~ 開班資訊請參閱本網站最新消息~

~本會第四屆第三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暨 春節聯誼 ~

   給產業先進的一封發表函~ 創新價值‧提升產業新氣象~ 請點選

 ~   NEW爆~清潔證照訓練-今年度僅限梯次-報名從速 ~ 開班資訊請參閱本網站最新消息~

~ 本會第四屆第三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暨 春節聯誼 ~

清潔證照培訓 ~活動花絮~  

 ~   NEW爆~清潔證照訓練-今年度僅限梯次-報名從速 ~ 開班資訊請參閱本網站最新消息~

 本會第九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 行政院環保署沈署長 蒞臨指導!!  

 ~ 本會第四屆第三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暨 春節聯誼 ~

 ~   NEW爆~清潔證照訓練-今年度僅限梯次-報名從速 ~ 開班資訊請參閱本網站最新消息~

清潔證照培訓 ~活動花絮~  

理事長的話
前瞻環保 開新局 承擔歷史 展未來
推動『清潔證照』落實『清潔百年產業技能』的全方位提升與傳承 產業第一張由環保署核發的清潔專業證照(結業證明)
 
關注超級細菌 大陸力抓確保公眾免受威脅~
更新日期:2011/01/19 10:46

  中國大陸疾控中心日前通報了3例攜帶超級細菌的病例,其中1名老年攜帶者已經死亡,但其主要死因為晚期肺癌。   專家提醒民眾不必恐慌,超級細菌不會直接在人和人之間傳播。中國大陸建立的細菌耐藥監測網目前已覆蓋全國170餘家三級甲等醫院。   10月2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京通報了3例攜帶NDM—1耐藥基因細菌的病例。專家介紹說,這種細菌俗稱超級細菌,對臨床常用的大多數抗生素都具有耐藥性。它在全球範圍內均存在,其耐藥問題是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   大陸尚未發現攜帶超級細菌感染引起的死亡

 

 自8月份國際上報道發現攜帶NDM—1耐藥基因細菌後,衛生部立即組織有關疾病預防控制和臨床機構,開展了該耐藥細菌的調查和檢測。目前,大陸尚未發現因為攜帶NDM—1耐藥基因細菌感染引起的死亡。   中國疾控中心疾控應急辦副主任醫師倪大新介紹說,近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的實驗室在對既往收集保存的菌株進行NDM—1耐藥基因檢測中,一共檢出3株NDM—1基因陽性的細菌。其中,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實驗室檢出的2株細菌為屎腸球菌,菌株分離自寧夏某醫院的兩名新生兒糞便標本;另一株細菌由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實驗室檢出,為鮑曼不動桿菌,標本由福建省某醫院送檢,來自該醫院的一名住院老年患者。   寧夏兩個病例分別為3月8日與3月11日于寧夏某縣級醫院出生的嬰兒,均為低體重兒。兩患兒均于出生後2—3日出現腹瀉和呼吸道感染症狀,其中1名患兒還伴有缺氧表現。隨即由產科病房轉入兒科病房治療,分別在住院治療9天和14天后痊癒出院。  倪大新副主任醫師介紹說,經隨訪,目前兩患兒健康狀況良好。屎腸球菌是人類腸道寄生的正常菌群之一,通常並不致病。兩患兒雖然檢測出攜帶耐藥基因細菌,並不一定表明所患疾病是由該菌引起的。   福建省攜帶NDM—1耐藥基因鮑曼不動桿菌患者,是一位83歲的老人,因右肺癌並胸膜轉移伴右肺阻塞性肺炎、高血壓、腦梗塞後遺症,5月12日入院治療,6月1日出院,6月11日死亡。   軍事醫學科學院疾病預防控制所所長黃留玉認為,鮑曼不動桿菌系條件致病菌,可導致免疫功能低下病人感染。該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為晚期肺癌,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在該患者病程發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確。對該醫院其他的住院病人目前進行了抽樣和採樣,沒有再發現有新的陽性細菌,篩查工作還在進行。   耐藥細菌通常不會在社區環境內普通人群中傳播

 

 為掌握大陸細菌耐藥流行情況,2005年大陸衛生部會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總後衛生部聯合建立了“細菌耐藥監測網”。目前,監測網已覆蓋全國170餘家三級甲等醫院。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徐建國教授介紹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系統和地方的10家醫院共檢測了3500多株菌,包括攜帶NDM—1基因的菌株和國外還沒有報道過攜帶該基因的菌株。   浙江大學醫學院肖永紅教授說,耐藥監測從性質來講分主動監測和被動監測。被動監測是對現有的耐藥基因進行監測,每一年進行一次數據分析,可以分析耐藥基因的流行趨勢,但在時間上具有滯後性。主動監測是帶著目的去搜集研究,這對於新發的耐藥基因研究很有價值。最重要的是要在被動監測和主動監測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樑,這需要國家的支持。   肖永紅說,目前,國際上有許多國家已經發現攜帶NDM—1耐藥基因細菌。國外相關研究資料顯示,某些臨床疾病已經治癒的出院患者仍可攜帶NDM—1耐藥基因細菌,但由於這類耐藥菌多為條件致病菌或人體正常菌群細菌,它們通常不會在社區環境內普通人群中傳播。   徐建國指出,耐藥細菌是在細菌和細菌之間傳播,它把有耐藥性的基因傳給沒有耐藥性基因的細菌,感染以後那種細菌才耐藥,並不是在人和人之間傳播。   肖永紅認為,根據檢測結果,耐藥細菌是完全不同的兩類細菌,一類是革蘭氏陽性菌,一類是革蘭氏陰性菌,差別很大。而且寧夏的孩子沒有到過印度,也沒有到過巴基斯坦,這一點是明確的。從這些特點來看,NDM—1耐藥基因細菌除了印度以外,可能在全球包括我國也是本身就有存在的,但是現在不敢下結論。   衛生部將力抓防控確保公眾免受威脅近期,衛生部會同總後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組織專家制定下發了《產NDM—1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感染診療指南(試行版)》,並於日前專門召開視頻培訓會議,指導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做好可能出現的攜帶NDM—1耐藥基因腸桿菌科細菌感染患者的診療工作,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所副所長張建中介紹說:衛生部將根據調查數據,儘快研究制定進一步加強攜帶NDM—1耐藥基因細菌預防控制的相關政策,確保公眾免受攜帶NDM—1耐藥基因細菌威脅。   黃留玉說,NDM—1現在是一個熱點問題,對它的判斷是,“憂喜參半、不容樂觀”。從憂上說,從宏觀看,全球報道發現的地區越來越多;微觀上看,這個基因在細菌的質粒上,質粒在細菌間是可以廣泛傳播的,在細菌間有一定的擴散能力。值得慶倖的是,目前從已經發現含有基因的細菌中來看,僅僅局限在條件致病菌,甚至有的是非致病菌,而在一些強致病菌裡,比如腸道裡面的痢疾桿菌、沙門氏菌中還沒有發現。   黃留玉認為,整個情況不容樂觀。耐藥的問題是永恆的問題,微生物要生存,會和人類長期博弈,是永遠結束不了的戰鬥。微生物要生存,必須產生一定的防禦能力,耐藥是其中之一。人類要健康,就要發展新的抗生素對抗耐藥,這種博弈是長期的。   肖永紅介紹說,各國通常不建議對這類已出院的健康帶菌者進行積極的抗菌治療,防止應用高級別抗生素引起病例體內菌群失調,甚至由於高級別抗生素的選擇性壓力,演變出耐藥性更強的菌株。對這類帶菌者,主要是在治癒原有疾病基礎上,提高機體抵抗力。身體機能恢復正常後,使該種耐藥菌自然在機體內消亡。同時,對攜帶者開展隨訪、檢測,定期採集病例標本檢測該菌。   專家介紹說,由於該泛耐藥菌主要是通過醫院環境和醫療活動傳播,醫療機構在其住院患者中一旦檢出該耐藥菌,應啟動主動監測,採取隔離防護和消毒的強化措施,遏制或減少傳播的機會。

 

新聞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19/53/2l2ua.html

 



廣告連結
中華民國清潔服務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  
電話:(02) 2745-5070  傳真:(02)2767-0555  E-Mail:cleaner.org@gmail.com  地址:台北市105松山區八德路四段678號9樓之一
寶贏科技 版權所有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PowerRing . http://www.powerring.com.tw
更多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