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收酒矸、環境沒負擔(賴沁沁報導)
根據統計全台每年各種酒類、飲料產生的玻璃瓶罐重量約22萬公噸,回收率約8成,換算每年約有4.4萬噸的玻璃瓶罐沒有進入回收體系,而這些「流落在外」的玻璃瓶罐除了造成環境的問題,也常傳出玻璃瓶破裂割傷人的事件。宜蘭縣政府今年將環境保護與照顧弱勢相結合,以授證方式讓宜蘭縣內300位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以及界貧戶參與提神飲料空瓶、農藥廢容器回收,在維護環境的同時,也幫助弱勢家庭增加收入。
「讓我們這些弱勢戶幫忙回收,改善家中的經濟,也對環境改善有些幫助」
目前國內各種玻璃瓶回收,以提神飲料及農藥廢容器回收率最差,宜蘭縣政府環保局長陳登欽指出,一般透明的玻璃瓶價格好回收率高,有色玻璃瓶回收價格一公斤只有8毛,除了米酒瓶由公賣局以押瓶費方式逆向回收效果好,大多數的提神飲料及農藥廢容器就被丟棄在農田、水溝及工地等場所,造成環境污染。
宜蘭縣政府將環境保護與照顧弱勢合而為一,在今年2月到12月試辦「環保尖兵參與空瓶回收計畫」,300位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界貧戶向鄉鎮市公所登記,取得認證執照後成為「環保尖兵」,可以撿拾空瓶換現金,提神飲料廢容器容量200cc以上每支2元,容量200cc以下每支1元;農藥廢容器每支2元,粗估所需經費新台幣100萬元,已經有企業贊助40萬元。宜蘭縣長林聰賢說這項計劃,一方面協助弱勢縣民脫貧,另一方面提升提神飲料、農藥廢容器的回收率,一舉兩得。
「酒矸倘賣嘸...」清貧民眾化身環保尖兵,「幸福收酒矸」溫馨照顧弱勢外,並減少環境污染,創造雙贏!
(攝影:賴沁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