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委會統計大學畢業生「起薪」,從民國九十二年至一百年,九年間,平均起薪增加不到五百元,如與八十九年最高起薪兩萬八千多元比較,這十多年來,大學畢業生「薪情」一年不如一年,考量物價因素後,縮水幅度超過四千元。
大學畢業生「薪」情差,就業情況也未見起色;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去年一至十一月,大專、碩博士畢業生的平均失業率為百分之四點五八,比高中職、國中以下畢業生都高,是十五年來首見。
民國九十二年時,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兩萬六千零九十六元,一百年為兩萬六千五百七十七元,九年來,只增加四百八十一元;還不夠買一張台北往左營的高鐵票。
調查也顯示,八十九年大學生平均起薪最高,為兩萬八千零十六元,當時物價指數九十六點零九,考量物價因素後,實質起薪為兩萬九千一百五十五元;去年物價指數平均一百零六點九八,換算結果,大學生實質起薪僅兩萬四千八百四十二元,與八十九年比較,整整掉了四千三百多元。
大學生薪情差,也難找工作。主計總處「事業人力雇用狀況」調查顯示,製造業所釋出職缺,超過三成以上為機械設備操作、與組裝人員等,要求「高中職畢業」,因此大學生即使願意「低就」,計多企業主卻不願聘用。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說,台灣企業的人才政策已逐漸「兩極化」,對於具備高度專業能力的人員,不惜以優渥待遇留才。但是取代性高、專業技能較低的職務,像是文書、總機,給薪就錙銖必較,甚至直接引用派遣人力。
辛炳隆說,政府今年啟動年金改革,未來可能調高企業負擔的勞保費率,屆時企業將成本轉嫁員工,薪資還可能再往下探。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15%E5%B9%B4%E9%A6%96%E8%A6%8B-%E5%A4%A7%E5%B0%88%E4%BB%A5%E4%B8%8A%E5%A4%B1%E6%A5%AD%E7%8E%87-%E9%AB%98%E6%96%BC%E5%9C%8B%E9%AB%98%E4%B8%AD%E7%94%9F-183200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