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戴起手套、拿起刷子,政府、企業、社區人士齊聚廁所,跪坐馬桶前奮力刷洗。為讓民眾體會清潔人員的辛苦,學習愛護生活環境,環保署效仿日本概念,推廣清掃學習活動,廣邀各界人士一同清掃公廁及教室,希望透過培養有效的清掃技巧與精神,讓民眾學習主動愛護公共環境。
▲為推廣清掃相關知識學習,環保署長沈世宏(左一)30日帶領行政、教育單位、環保志工、義工,親自刷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附設小學廁所。
(圖文/黃士航)
清掃學習運動源自1993年,日本皇帽創辦人鍵山秀三成立「美化日本協會」,透過清掃活動,落實凡事貫徹到底的精神,帶動社會積極、謙卑,2003年更有企業引進台灣成立「台灣清掃學習會」。週末假日,環保署分別在高雄、苗栗、台北、屏東辦理5場清掃學習活動,希望參與學員能成為「種子教師」繼續推廣。
30日,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附設小學辦理的清掃學習活動,共有150人參與,分成7小隊,環保署長沈世宏也擔任小隊員,親自學習清掃廁所。沈世宏表示,清掃能培養團隊精神與謙卑的態度,就日本而言,乾淨整齊、一絲不苟的精神文化,也與清掃學習運動有關。
協辦單位美麗人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李慶珠指出,台灣公眾場所普遍不夠乾淨,是因缺乏清掃標準流程,以及執行態度不夠積極。她強調,有效清潔須有正確技巧與器具,例如清潔鏡面應先使用肥皂水、濕毛巾、乾毛巾,再使用濕報紙擦拭;有效清洗地板應使用洗衣刷,而非拖把:廁所清洗乾淨,臭味仍難以消散,須從小便斗的凹槽污垢解決。
有30多年清潔服務經驗的蔡女士發現,台灣公廁髒亂問題,多源於民眾將家庭垃圾帶入傾倒,上廁所不對準的壞習慣。她強調,清掃是一門學問,民眾應該體諒並感謝清潔人員的付出,也應主動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