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佘研寧╱綜合報導】
美國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的「雙反」調查可能立案,讓中美貿易戰來勢洶洶。對此,中國公司也不甘示弱,昨(24)日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出面籲請中國政府,也對美國國內清潔能源扶持政策壁壘展開調查。
經濟參考報報導,21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已召開緊急應訴會,積極因應美國制裁。中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發表聲明指出,美方此舉違背國際貿易準則與發展趨勢,中方反對任何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
此次中美爭端來自於上周三,美國SolarWorld Industries America Inc公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與美國商務部提出申請,要求對中國出口的太陽能電池(板)進行「雙反」調查。美國商務部預計於11月8日左右決定是否立案,若此案成立,將是美對中清潔能源領域的首起「雙反」調查。
「目前看來,美國正式立案可能性非常大。」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法律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評估。而美國甫修改過國內的「雙反」措施相關規定,中國業內人士預計,美國未來恐對中國更多高端製造產業進行「雙反」調查。
事實上,美國政府將矛頭指向中國清潔能源早有跡可循。去年10月起,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佈對中國清潔能源啟動301調查;此後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更發佈一系列數據,指控中國清潔能源補貼導致美對中貿易逆差激增,同時強調,該領域原可為美國提供大量高薪職業,卻因此遭中國打壓。
而今年5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擴大打擊範圍,包括風能、電信設備(含行動電話)、軟體、汽車、民用飛機及其組件等新興產業,其報告直指上述中國產業侵犯知識產權,中國促進本土創新政策也對美國經濟造成重大影響。
不僅於此,美國還將「雙反」執行規則修改得更為苛刻,11月2日起,「雙反」臨時執行將從原先提交保函的形式,改由要求進口商繳納保證金。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指出,歐美對中國的攻擊火力將集中在新興產業與高端製造領域,尤其針對知識產權保護、匯率制度、外企投資環境等制度面,以及政府補貼、國有企業等體制面。